无障碍浏览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世界地球日
发布时间:2017-03-17 00:00:00 来源:
【字体:


  一、土地---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资源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附属物,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从生态观点看,土地是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气候、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几乎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

  土地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再生25mm的土表就需要300年。这种再生速度对于迅速耗蚀的土地并没有多少补偿作用。

  由于土地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中国耕地统计数字为15亿亩,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推算中国有22亿亩,联合国公布中国土地数为19亿亩。

  土地对于人类来说,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历史已证明,文明的盛衰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人们长期有一种误解,以为土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们开垦、种植,任其流失,直到贫瘠得不堪种植时,就弃它而去,再去开垦新的处女地。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足迹不但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登上了月球。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为减少。但是,人类对土地的基本依赖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除了一些特殊的工矿区外,人口、文化、经济与科技仍然集中在土地肥沃的地区。例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都是土地肥沃的地区;国外象北美与西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科技也比较发达。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基础。

  二、土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土地正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加剧

  在有原始植被的土地上,树木和荒草抵挡住了暴风骤雨的袭击,凋落的残枝败叶覆盖着整个地面,保护水土不易散失并提供给土壤微生物以丰富的食料,因而生物与土壤相辅相成,形成土地肥沃、生物繁茂的生态学景象。

  但是,土地开垦成农田以后,生态环境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稀疏的作物遮挡不住暴雨对土壤颗粒的冲击;缺少植被的裸露地表凭日晒风吹,从而损失掉它的水分和表层沃土;单调的作物又吸收走了土壤中的某些无机和有机肥料,并随收获被带出土壤生态系统以外。年复一年,不断减少着土地的肥力,导致土壤品质恶化。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自从北美大陆开始人为耕种以来,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美国的表土大约损失了1/3。

  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多亿吨。黄河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37公斤,为世界第一,有人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民族大动脉出血”。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是主导因素。长期以来无休止的滥垦滥伐、陡地开荒、强度樵采、过度放牧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美国生态和农业学教授戴维.皮门特尔说:“尤其在人们实际上忽视土壤侵蚀的情况下,这几乎成了头号环境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逐渐加剧的,甚至没有人注意到它正在发生。”1995年2月美国《科学》周刊发表了康耐尔大学研究人员关于土壤侵蚀对环境和 经济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说,过去40年来,全世界的可耕地损失了近1/3。土壤侵蚀造成的后果比耗尽矿物资源更可怕,土壤侵蚀是未受重视的环境问题。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生活在这些地区。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及西藏北部等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荒漠化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3左右。在中国,因风蚀形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超出全国耕地的总和!

  3、土壤污染

  由于工业排放废物直接污染农田土地,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受污染的途径很多:工业粉尘的沉降、废气交换、废水流入、废渣堆放等,都可以将废物输入土壤,这种趋势仍有增无减。造成土壤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现代农业对土地的压力。

  据1990年进行的全国农业环境质量调查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达一亿多亩。据不完全统计,1980-1989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环境污染灾害事故1000多起。

  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已经空前提高,这就意味着要从土壤中掠取更多的物质,对土地的冲击变得空前强烈。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维持土壤的生态平稳和维护土地资源,已经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环境问题。

  三、纪念“土地日”时的反思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只有225亿亩,人均只有4.2亩。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15亿亩。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仅约13亩,而世界人均约为41亩。在中国的国土中,平原面积只占12%,因此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1.4亩。在人口密度方面,我国11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1994年,中国大陆人口净增1300多万人,耕地面积减少1071.7万亩。其中国家集体建设和个人建房占用耕地为19.3%;自然灾害毁地为17.3%;农业结构调整为63.4%。一方面人口在增加,一方面耕地在减少,加剧了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

  中国现有的土地资源中,山地、高原多,平地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容易开发的土地已经很少。但是土地浪费现象却十分惊人,在“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占多用、占而不用、闲置搁荒的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和粮食单产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要稳定农业、稳定粮食产量,必须首先稳定耕地面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