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 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
“地球日之父”作客北京奥林匹克社区。 4月18日,世界首次“地球日”的组织者、美国著名环保人士丹尼斯·海斯先生(第二排中、蓝色衬衣者)戴上中国孩子用废弃物制作的“环保时装帽”并与他们合影。当日,海斯先生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环保顾问廖晓义女士(第二排左一、绿衣者)来到了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参加以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公民环保论坛。 新华社记者张旭摄
4月18日,世界首次“地球日”的组织者、美国著名环保人士丹尼斯·海斯先生(右一)在北京东四二条胡同参观一个居民院。社区干部向海斯介绍,居民们用洗菜等生活废水浇灌花草,以节约用水。当日,海斯先生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环保顾问廖晓义女士(右三)来到了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参加以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公民环保论坛。 新华社记者张旭摄
今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地球日活动源自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
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参加人数多达2000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但美国的环保问题并没有由此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趋于国际化。大气层臭氧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日益严峻的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亟待各国通力合作予以解决。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与加强,国际社会正逐步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地球环境,并初见成效。2000年制定的《联合国千年宣言》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其中。今年2月16日,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在控制全球环境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此外,一些民间环境保护团体也日趋活跃,成为政府之外的一支生力军。
来源:新华网张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