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兴则文明兴。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目标党政领导责任,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平衡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不断提高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全力谱写美丽中国长春篇章。
做好空间布局“综合题”,推进绿色发展。编制《长春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和《长春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意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启用长春市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项目选址的刚性约束,引导建设项目合理避让生态红线。结合“散乱污”企业问题线索,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坚决禁止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污染地块开工建。`
做好耕地保护“必答题”,实现绿色管控。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职能优势,密织耕地保护责任网,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防死守2678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田长(网格长)工作体系,形成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的农田保护机制和监管网络。提倡“亩均论英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推行工业园区“标准地”出让,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要效益,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生态治理“攻坚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实施《长春市“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探索实行“政府平台以采矿收益补充矿山修复资金不足”等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属地破解资金难题,加快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省政府下达的556公顷治理任务。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探索清洁矿产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排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共享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信息。